中国足球圈里流传着一个经典梗——"停球五米远"",这已经成为球迷调侃国足的标配。作为业内人士,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批评确实戳中了痛点,类似场景在中超和国足比赛中屡见不鲜。
说到这个梗,就不得不提王燊超。这位老兄简直成了""停球失误集锦""的常驻嘉宾,每逢关键比赛必出洋相。2018年中国杯对阵威尔士那场,他那个停球五米远的经典画面,堪称足球教学的反面教材。更离谱的是2022年世预赛对越南,球直接弹到他脸上飞出老远,连解说员都尴尬得不知如何圆场。在中超赛场上,类似失误也是家常便饭:对申花停球被断、对国安停区送大礼、亚冠面对悉尼FC直接把球趟出底线......这些名场面足以剪成一部停球失误百科全书。
但平心而论,王燊超在中超的表现其实没那么不堪。能长期担任冠军队队长,说明他确实有两把刷子。问题在于,一到国际赛场或者关键战役,他的技术短板就像被放大镜照着似的暴露无遗。这不停令人思考:到底是球员个人问题,还是整个训练体系出了毛病?
说到训练,咱们的足球教育确实存在硬伤。就拿最基本的体能训练来说,现在还在用老掉牙的""跑圈大法"",动不动就是几公里慢跑。现代足球早就不玩这套了,人家讲究的是高强度间歇训练,什么丹尼尔斯跑法、VO2max提升,我们的教练组怕是连听都没听过。结果就是比赛时球员跟无头苍蝇似的,几个冲刺就喘成风箱,60分钟集体断电。这能全怪球员偷懒吗?
传球训练更是停留在石器时代。国外青训现在都玩动态传接、情景模拟了,我们还在练原地对传。就像让小学生背乘法口诀,背会了却不会解应用题。王燊超们天天练得汗流浃背,可练的都是脱离实战的花架子。难怪一到真刀真枪的场合,停球像踢毽子,传球像打保龄球。
最要命的是位置感训练。看看人家周定洋怎么跑的?每次补位都像装了GPS,总能在最该出现的地方现身。我们的球员呢?要么扎堆跑,要么瞎跑,美其名曰""拼劲十足"",实则是足球智商欠费。就像让文科生做奥数题,再努力也是白费劲。
展开全文
说到底,中国足球缺的不是苦练,而是科学的训练方法。王燊超们的失误不过是冰山一角,折射出的是青训体系的全面落后。不从根本上改变训练理念,恐怕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欣赏更多""停球五米远""的魔幻表演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